-
冯玉祥集团与西北地区的“省主席”
-
作者:
贾熟村 来源: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 年份:2015 文献类型 :期刊 关键词: 反共反人民 三大革命政策 冯玉祥集团 蒋介石
-
描述:冯玉祥执行联俄、联共、扶助农工的革命政策,对西北地区的省主席加意联络,希望把西北地区建成西北军的可靠基地。蒋介石反其道而行之,发动中原大战,把这些省主席分化了出去。又不听冯玉祥的忠告。发动反共人民的内战,以失败告终。
-
冯玉祥将军的抗日爱国活动
-
作者:
陈冠玉 来源:兰台世界 年份:2012 文献类型 :期刊 关键词: 辉煌成就 抗日同盟军 民国时期 抗战时期 蒋介石 察哈尔 全民抗战 冯玉祥 爱国热忱 将军
-
描述:冯玉祥是民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和爱国将领,一生满怀爱国热忱,尤其是在抗战时期,他勇挑大旗同仇敌忾,直面困局慷慨陈词,处理军务深谋远虑,在我国抗战史上留下了灿烂业绩和辉煌成就。一、同仇敌忾冯玉祥将军是安徽巢县人,早年就曾为
-
冯玉祥认错
-
作者:
林佳男 来源:恋爱婚姻家庭 年份:2014 文献类型 :期刊 关键词: 新政 高级将领 民国时期 人力车夫 冯玉祥 官员
-
描述:冯玉祥是我国民国时期的高级将领。他出身贫寒,当了河南督军后就想为穷苦人做些事。有一年,冯玉祥到开封考察民情,看到几个人力车夫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还在辛苦奔波,心里很难过。他认为官员坐人力车是对贫苦百姓的剥削,于是下令官员一律不准乘
-
走向察哈尔抗战的冯玉祥研究:从双重身份、双重目标角度的考察
-
作者:
李朝阳 来源:贵州社会科学 年份:2012 文献类型 :期刊 关键词: 双重目标 冯玉祥 察哈尔抗战 双重身份
-
描述:冯玉祥是中国近代史上集军阀和朴素的爱国者的双重身份、极力发展个人势力和救国救民的双重目标于一身的复杂历史人物。考察冯玉祥走向察哈尔组建民众抗日同盟军这段历史,可以看到,无论是他在察哈尔举旗抗日反蒋,还是最终被迫收束军事都是这一矛盾的产物。研究冯玉祥,应跳出非黑即白的巢臼。
-
冯玉祥将军与孙中山先生的交往
-
作者:
闻慧斌 来源:钟山风雨 年份:2015 文献类型 :期刊 关键词: 陆军检阅使 谷正伦 北京政变 首都革命 改派 北洋政府 国民党中央 冯玉祥将军 奉安 马伯援
-
描述:在与孙中山交往的民国名人中,冯玉祥将军是非常特殊的一位。他一生追随孙中山先生,甚至为了报答孙中山,发动"首都革命"、组织国民军,电请中山先生北上主持大计。但当孙中山到达北京后,局势剧变,冯玉祥失去
-
余华心忆冯玉祥:献身国家的传奇将军
-
作者:暂无 来源:人民画报(汉) 年份:2015 文献类型 :期刊 关键词: 陆军检阅使 谷正伦 北京政变 首都革命 改派 北洋政府 国民党中央 冯玉祥将军 奉安 马伯援
-
描述:余华心忆冯玉祥:献身国家的传奇将军
-
冯玉祥为何不吸烟不喝酒
-
作者:
张溥杰 来源:书摘 年份:2015 文献类型 :期刊 关键词: 蒋介石 毛泽东 抗日战争胜利后 冯玉祥 吸烟 喝酒 中苏友好协会
-
描述: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,蒋介石三次发电敦促毛泽东赴重庆共商和平建国大计。谈判期间,毛泽东和冯玉祥有过多次接触,其中有两次最令人难忘。一次是在中苏友好协会上的会晤,另一次是冯玉祥在特园康庄家中宴请毛泽东。
-
冯玉祥为什么会发动『北京政变』
-
作者:
何平 来源:北京档案 年份:2012 文献类型 :期刊 关键词: 贺礼 张作霖 徐世昌 北京政变 冯玉祥 黎元洪 南京临时参议院 辛亥革命
-
描述:辛亥革命后,南京临时参议院通过了优待清室的八项条款,使清逊帝溥仪仍留居故宫,沿用宣统年号,享受皇帝的生活。民初溥仪大婚,各地遗老及士民均奉贺礼,曾为大清国重臣的徐世昌贺礼2万元为最多,张勋、张作霖、曹锟等都有重礼,大总统黎元洪则特别从关税内拨出10万元,8万为清室优待费,2万为代表民国的贺礼。
-
周瑜为何不快乐?
-
作者:
曹献民 来源:知识窗(往事文摘) 年份:2014 文献类型 :期刊 关键词: 贺礼 张作霖 徐世昌 北京政变 冯玉祥 黎元洪 南京临时参议院 辛亥革命
-
描述:在《三国演义》里,周瑜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,是三国鼎立中吴国统帅三军的大将军。 就是这个聪明的周瑜,为什么遇到了诸葛亮竟显得愚蠢,变得如此不快乐呢?其实,我们稍加分析不难发现,他是一位缺少内在观照的人,面对事情的时候常常看不到自己的内在(不能自知)。周瑜向来是个表演者,他一切的努力,为的是要从别人那里获得掌声。
-
战前李烈钧对冯玉祥政治态度转变的影响
-
作者:
王英维 来源:琼州学院学报 年份:2015 文献类型 :期刊 关键词: 促蒋抗战 福建事变 蒋介石 冯玉祥 察哈尔抗战 李烈钧
-
描述:"九一八"之后,李烈钧曾建议冯玉祥在北方起事倒蒋。1933年长城抗战爆发,李被邀入京,了解到蒋介石有抗战的决心,以及亲睹长城抗战中中方的失败,认识到抗日的艰难。遂对蒋介石及其政府有所理解。从此李烈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