检索结果相关分组
相关搜索词
1926年冯玉祥访苏问题研究
作者: 李朝阳  来源:福建论坛(人文社会科学版) 年份:2006 文献类型 :期刊 关键词: 双重目标  苏联  冯玉祥  双重身份  实用主义 
描述:1926年冯玉祥对苏联的访问是一个尚未被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。与苏联的实用主义合作遇到了挫折是冯访苏的重要因素。冯此行有学习苏联革命理论、红军经验的意图,但主要是寻求进一步援助。苏联方面很重视这一访问
冯玉祥与大革命的时局演变
作者: 黄敏  来源:求索 年份:2006 文献类型 :期刊 关键词: 时局  冯玉祥  大革命时期 
描述:冯玉祥在大革命时期扮演了独特的角色,其涉及的北京政变、五原誓师、郑徐会议均是影响时局之举,成为当时历史进程中重要的一环。而冯玉祥个人的军事实力,国内外各派势力的支持以及形势发展,则是他能够左右当时政局的主要因素。
"布衣将军"冯玉祥的战事风云冯文二讲述爷爷冯玉祥的民族大义
作者: 陈启兵  来源:祖国 年份:2011 文献类型 :期刊 关键词: 民族  中国近现代史  大义  冯玉祥  中国国民政府  将军  爷爷  战事 
描述:在中国近现代史上,冯玉祥将军是个传奇而又举足轻重的人物.他从士兵起步,由排长、连长、营长、旅长、师长一直做到中国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.在其非凡的一生中,先后发动过滦州起义,彻底终结满清王室
《周瑜传》中的“知之必顾”译文商榷
作者: 贺廷试  来源:教育学文摘杂志 年份:2011 文献类型 :期刊 关键词: 民族  中国近现代史  大义  冯玉祥  中国国民政府  将军  爷爷  战事 
描述:《三国志·周瑜传》(中华书局,2007年4月北京第1版)中有一段文言文是:“瑜少精意于音乐,虽三爵之后,其有阙误,瑜必知之,知之必顾,故时人谣曰:‘曲有误,周郎顾。’”此书中将这一段文言文译为
正史中完美的周瑜为何遭后世狂贬
作者: 吴世林  来源:群文天地(大侦探警探) 年份:2011 文献类型 :期刊 关键词: 民族  中国近现代史  大义  冯玉祥  中国国民政府  将军  爷爷  战事 
描述:正史中完美的周瑜为何遭后世狂贬
内圣外王的一代儒将:周瑜历史形象新探
作者: 贾红莲 陈振华  来源:科教导刊 年份:2011 文献类型 :期刊 关键词: 民族  中国近现代史  大义  冯玉祥  中国国民政府  将军  爷爷  战事 
描述:内圣外王的一代儒将:周瑜历史形象新探
为周瑜正名:实非嫉贤妒能、心胸狭隘之人
作者: 雨晨  来源:科技信息(济南) 年份:2011 文献类型 :期刊 关键词: 民族  中国近现代史  大义  冯玉祥  中国国民政府  将军  爷爷  战事 
描述:为周瑜正名:实非嫉贤妒能、心胸狭隘之人
冯玉祥花钱“买”骂
作者: 张培麟  来源:科海故事博览 年份:2010 文献类型 :期刊 关键词: 花钱  古城  公教人员  爱国  冯玉祥  1927年  “买”  将军 
描述:1927年,爱国将军冯玉祥又入主开封古城,不久即下令:所有军政公教人员及学生一律不准坐洋车,以倡勤俭之风。
冯玉祥的诗喻
作者: 曹铁光  来源:咬文嚼字 年份:2010 文献类型 :期刊 关键词: 爱国主义  道理  生活  小诗  形象  不可能  闪烁  比喻  冯玉祥  短小 
描述:爱国名将冯玉祥曾经写过这样一首小诗:鸟爱巢,不爱树,树一倒,没处住,
“特工之王”李克农 “策反”小蒋 戏军统三“抓”张国焘
作者: 本刊编辑部  来源:今古传奇(纪实版) 年份:2011 文献类型 :期刊 关键词: 爱国主义  道理  生活  小诗  形象  不可能  闪烁  比喻  冯玉祥  短小 
描述:1962年,李克农病逝,各界公祭,周恩来主祭,极尽哀荣。追悼会的规格之高超乎想象,骨灰存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中的一号大殿的正面,这是存放党和国家高级领导人骨灰的地方。董必武赋悼诗,将他比喻为唐朝名臣房玄龄,深切悼念这位传奇上将、“特工之王”。 美国中情局曾如此评价李克农:“只要有李克农在,我们只能排第二。”获悉李克农去世的消息,美国中情局欣喜若狂,宣布休假三天,庆贺中情局自建立以来最强大、最有力、最惧怕的对手消失了。这种超乎寻常的举动,在中情局历史上罕有,甚至在国际情报界也仅此一例。 反动军阀陈调元为害一方,李克农率领学生抬着棺材,高呼“打倒十恶不赦的陈调元狼狗”;陈调元气急败坏,派兵捉拿李克农,不想。一场“借狗咬狗”的好戏正悄然上演,蒋介石反成了李克农的“护身符” 1899年9月15日,李克农生于安徽芜湖。1914年,15岁的李克农考入当地有名的教会中学。当时的中国正处于一个惊心动魄、新旧交替的时代,李克农亲眼目睹了帝国主义列强的野蛮侵略行径,受到进步的教育和熏陶,逐渐萌发了反帝反封建、改造旧中国的革命思想。 “五四”运动的爆发,激发了李克农胸中的革命浪潮,他积极参与学生运动,并于1926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。
上页 1 2 3 ... 22 23 24 ... 134 135 136 下页
Rss订阅